我們常對於「甚麼是必要的事物」感到猶疑,因此我們會把自己的精力消耗在非必要的事物上,就如下圖所示。左邊是因為我們被太多雜事所纏繞,而分散了精力;右邊則是將自己
的精力集中在一件最重要的事情上,而能將事情做得又好又有深度。
顯而易見的,我們大多數人是如上圖左邊的狀況,每天被太多非必要的事物所轟炸,導致工作一天下來感覺身心疲憊,而且沒有甚麼成就感。那這個現象我們該如何排除呢?這個現象背後的問題我們又該如何解決呢?
在<少,但是更好>一書中,作者Greg
Mckeown提出了一個字詞「Essentialism」,中文翻譯為「專準主義」。指的是不斷地追求更少但更好,但不是為了少做而少做,而是為了在最高的貢獻程度上運作,透過只做必要的事情,盡可能替自己的時間和精力做出最明智的投資。我們可以透過以下三個問題,來讓自己成為一個專準主義者:「1.我們如何辨別瑣事和要事?」、「2.我們如何排除瑣事?」、「3.我們如何確實執行?」。
1.
我們如何辨別瑣事和要事?
再分辨瑣事和要事之前,作者提到我們必須先讓自己精神飽滿,也就是要有充足的睡眠,才能做出好的判斷。再來,就是要盡可能花時間去探索、傾聽、提問、討論與思考,甚麼才是自己最值得投入的?甚麼事情是自己想要全力以赴的?透過不斷對自己提出嚴苛的問題,你將發現剩下來的,會只有一、兩件事而已,那便是專屬於自己的「要事」。
2.
我們如何排除瑣事?
要能夠排除瑣事,我們必須釐清甚麼才是自己的「必要意圖」,如下圖所示。所謂必要意圖,指的是鼓舞人心又十分具體,且有意義又能加以衡量的事情。拿運動簡單舉例,我們不該說「為了健康,我天天都要運動!」,至少要說「為了健康,我每周要排出三天,每次運動要持續兩個小時。」。如此清楚明確,才能力排瑣事,專注在「健康」這個對自己來說,很重要的事情上。
3.
我們如何確實執行?
這是最困難的一部分,但作者提出可以藉由每次的「進展」來達到目的。這裡指的是,專注於最低限度的可行進展。這有點像創業圈常在說的「最低可行產品」的概念,是指對目標客戶而言,既有用又有價值但盡可能簡單的最小進展。同理,我們可以問自己,如果要完成某項任務,既有用又有價值的最小進展是甚麼?例如,書中提到皮克斯在電影上採取的步驟,並非馬上就寫劇本,而是從分鏡腳本開始,把電影所想要呈現的畫面先畫出來,並給一小群人觀賞,以便得到進一步的意見回饋,如此就能隨時做調整,加減電影的內容,達到賣座的回報。
參考資料:本書
picture via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